看火小说 > 玄幻魔法 > 官颠 > 最诚实的语言——身体语言

最诚实的语言——身体语言(1 / 1)

非语言交流通常是指用非语言行为或身体语言而进行得交流,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这一点与口头语言一样,不同的是它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体接触(触觉学)、身体移动(人体动作学)、姿势、饰品服饰、珠宝、发型、纹身、甚至语调、音色及个人声音的音量(而不是讲话的内容)等传递信息的。

非语言交流能够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意图。正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当人们提及非语言行为时都会使用“告诉”一词。人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非语言交流行为。其实,身体语言比任何话语都诚实,因为话语总是会有意识地配合着讲话者的目的。

书中相关心理学定律:心理摆效应,指在情绪心理学中,人们那种由于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而引发的心理像钟摆那样向两极摆动的现象。

如果直接告诉你,你的心里有个钟摆,你一定不会相信。那么,请你回想,自己的心情是否曾如大海的波涛一样,大起大落?例如,同朋友聚会时热闹得快快乐乐,自己单独一人时又孤寂得冷冷清清:出去玩一场觉得很开心,可回来后又为日常生活的单调枯燥而心烦……这些都是我们内心向两个极端摆动的现象。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的心理都有十分明显的两极性。有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爱与恨、乐与悲、祸与福、赞成与反对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心理会随着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而产生在这些两极之间摆动的现象。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最为精彩、最为振聋发聩的篇章,范进的乐极生悲就是典型的心理摆效应的例子。

多数人都不解,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摆效应呢?这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心理存在着一种起伏现象。这是说,人的心理变化犹如大海的波涛,潮起潮落,经常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而这种变化总是在心理的两极来回摆动,从而产生心理摆效应。

第二,心理摆效应的产生与个人的两极循环人格密切相关。有些人的人格特征总是两极心理状态很明显,一会儿狂喜,一会儿宁静;一会儿激情万丈,一会儿心灰意冷。一会儿快快乐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爱,一会儿恨等等。这些人特别容易产生心理摆效应。

第三,与环境,角色反差较大有关系。一般来水,环境与角色反差较大的人,心理摆效应易产生;反之,不太容易产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感情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

面对“心理摆效应”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难道就让情绪无情地*控着我们,使心成为一个无休止的钟摆吗?

当然不是!我们应懂得顺其自然,要知道,人生不能总是*,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低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可怕的不幸、灾难或不愿接受的事实,但是,这些往往是我们无法选择、也无可避免的。对此,明智的应对方案就是默默地接受,从而避免心情陷于低潮。还有另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助你减弱不幸的伤害,那就是,当不幸降临时,不要将其放在心里,予以忽略,予以藐视,以此来调整心态。

此外避免心理的极性摇摆,我们还要做到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让自己快乐兴奋的生活时,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而当自己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自己情绪*时的“激动画面”,隔绝有关刺激源,把注意力转入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奋自己精神的事情和活动当中去。

海格力斯效应,是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是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位英雄大力士,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难看,诲格力斯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海格力斯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加大,这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顺手*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好家伙,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纳闷,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这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

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两人出于误解或嫉妒,闹了矛盾,你若想报复对方,便会加深对方对你的仇恨.于是他会更挖空心思地加害于你;你若再不罢休,他会更恶毒地报复你,直到两败俱伤。

理念:人们受到恶性刺激时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让人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之中。

要诀:学会宽容,懂得忍耐不管是对复仇者还是被报复的人,双方都没有胜利者很好地解决人之间的冲突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与艺术通过人的理性认识,即理智来解决冲突以德报德,投桃报李,促使社会的再次良性循环怨报怨则是一种社会效用最差的选择,容易陷入冤冤相报无了时的泥潭忍,不是消极,不是停顿,更不是退让,而是力量,是承担,是前进,是负责,是大仁大勇的动力只有忘记仇恨,宽宏大量,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会赢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才会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人生应该学会忘记,忘记伤害,忘记仇恨忘记仇恨,才会使“仇”者感念其诚,改“仇”为善人生在世,人际间或群体间的磨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中装着“仇恨袋”,生活只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这就是海格立斯效应。海格立斯效应会使人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之中,错过人生中许多美丽的风景,再没有真正的快乐,再没有新的进步了。

麦穗理论是指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麦穗理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里的三个弟子,第一个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的闪婚一族,遇到一个觉得合适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结婚,然而结婚后会发现对方其实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侣,于是闪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闪离”,结果很悲剧。第二个弟子属于挑剔的心态,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挑来捡去,结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对比较行的都错过了。而最后一个弟子是一个比较明白的心态,他知道自己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适合的,这就达到了双赢的结果。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史华兹论断是指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在现实生活中,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常常使企业的周遭危机四伏,一不留神就会走上下行的坡道。面对挫败,你是自暴自弃,让它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还是让它变成促使你重新奋发的动力?其实,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是在你手中。只要能够从坏中看好,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这个趋势,耐心地找准一个方向,就一定会别有洞天。这样不仅能解一时之围,更能找出公司的病症并彻底消除隐患,使公司增强持久赢利的能力。

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曾为争夺日本“全日空“的一笔大生意而打得不可开交,双方都想尽各种办法,力求争取到这笔生意。由于两家公司的飞机在技术指标上不相上下,报价也差不多,“全日空“一时拿不定主意。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短短两个月内,世界上就发生了3起波音客机的空难事件。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指责都向波音公司汇集而来。这使得波音公司蒙受了奇耻大辱,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怀疑。这对正与空中客车争夺的那笔买卖来说,无疑是一个丧钟般的讯号。许多人都认为,这次波音公司肯定是输定了。但波音公司的董事长威尔逊却并没有为这一系列的事件所击倒。他马上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了动员令,号召公司全体上下一齐行动起来,采取紧急的应变措施,力闯难关。

他先是扩大了自己的优惠条件,答应为全日空航空公司提供财务和配件供应方面的便利,同时低价提供飞机的保养和机组人员培训;接着,又针对空中客车飞机的问题采取对策,在原先准备与日本人合作制造A3型飞机的基础上,提出了愿和他们合作制造较A3型飞机更先进的767型机的新建议。空难前,波音原定与日本三菱、川琦和富士三家著名公司合作制造767客机的机身。空难后,波音不但加大了给对方的优惠,而且还主动提供了价值5亿美元的订单。通过打外围战,波音公司博取到了日本企业界的普遍好感。在这一系列努力的基础上,波音公司终于战胜了对手,与“全日空“签订了高达10亿美元的成交合同。这样,波音公司不光渡过了难关,还为自己开拓了日本这个市场,打了一场反败为胜的漂亮仗。

英国航空公司也曾遇到过一次危机。有一次,一架由伦敦经纽约、华盛顿的英航班因为机械故障,在纽约被迫降落后禁飞。乘客对此极为不满,对英国航空公司怨声载道。该公司立即调度班机,将63名旅客送到了目的地。当旅客下机时,英航职员向他们呈递了一份言辞恳切的致歉信,并为他们办理退款手续。尽管英航因此损失了一大笔钱,但起了力挽狂澜的功效,大大弱化了乘客的不满情绪。英航的这一举措被人们广为流传,这不仅未损害,反而大大提高了英航的声誉。此后,英航的乘客一直源源不断。

通过自己的高明手段,英航在危机面前得以化被动为主动。这得益于英航面对危机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无独有偶,正是靠这种快速反应能力,美国的约翰逊药品公司平安地渡过了一场中毒危机。

1991年9月,约翰逊药品公司遭到了不少媒体的负面报道。原来不久前,有顾客使用了该公司出产的一种药品而发生了中毒。约翰逊药品公司闻讯后,迅速成立了专案组解决问题,采取了周密的应变策略,全力推行危机管理,制定了“终止死亡,找出原因,解决问题、通告公众“的重要决策。在获悉第一个死亡消息一小时内,公司人员立即对这批药品进行了化验,结果表明为正常的阴性,但他们还是花费大量经费通知45万个包括医院、医生、批发商在内的用户,请他们停止出售并立即收回,同时撤销所有的电视广告,把事实真相以及公司所采取的对策迅速向公众告知。通过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约翰逊药品公司终于消除了公众的误解,几个月后就恢复了生机。但是,面对同样的问题,台湾海霸王食品公司由于反应迟钝,导致了该公司的信誉一落千丈,营业额也狂降到了原来的10%。

出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危机冲昏了头脑而自暴自弃。对企业来说,危机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它有时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企业只要能树立忧患意识,并在危机来临时快速作出反应,就一定能扭转危局,反败为胜。要记住: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罗伯特定律是指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消极才会失败。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都一帆风顺。当你遭遇到失败时,当一切似乎都是暗淡无光时,当你的问题看起来似乎不会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时,你该怎样做呢?难道你要无所作为,听任困难压倒你吗?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种子,只要心存信念,勇敢地站起来,总有奇迹发生。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惟独不能没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生命就生生不息!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挫折和失败,你需要重整旗鼓,乱中求变。在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变有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成功就在你最后坚持的时候。你已在怀疑自己的方法对不对的时候,已没有信心的时候,曙光就出现了。真的,坚持到最后一刻,成功就在向你招手了。

跌倒了爬起来,自己不打倒自己,就没有人能打倒你。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树叶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人格结构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在他的心理学体系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之为“心灵”,他说:“心理学既不是生物学,不是生理学,亦不是其他种类的科学,而恰恰正是这种关于心灵的知识。””他认为心灵包含人所有的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它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心灵的概念使荣格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格是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这三个层次相互作用构成的。

荣格认为意识是人精神世界中惟一能够直接感知的部分,即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东西。是对于个人生活经验及思想的反映,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如从婴儿时期开始出现的感觉、知觉、思维等。荣格还发现,人的意识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个性化”(individua-tion)过程,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或意识到“自我”(Ego)。自我是个体自觉意识的核心,它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r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指曾经是意识或曾经意识到的,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压抑而储存于大脑深层次的心理内容,它主要形成于婴、幼儿时期。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complexes)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情结就是个人的伴有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情结决定着个体人格的许多方面,当我们说某人有某种情结时,是指他的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地占据了,使他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他本人却没有意识到。

2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伟大的发现,是指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行为等心理要素,类似于本能,对个体行为和社会文明起着制约和推动作用。荣格发现:一些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具有普遍性,与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且这种现象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并无相关。由此荣格推论:人在潜意识水平具有相同的部分,称之为“集体潜意识”。也就是说,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的遗存,这种遗存不仅包括了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还包括了文化历史上的文明的沉积。它们以原型的构成存在,以原始意象(primordialimages)来表达。荣格说:“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原始意象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缩。在这方面它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积淀(precipitete),并因而是它们的典型的基本形式。”是一切心理过程必须事先具有的决定性因素”。

原型思想可根据民族的不同,出现在本民族的神话、寓言、传说以及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可以说这是远古以来人类所继承的共同心理部分。与个人的潜意识不同,集体潜意识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虽然不是每人都具备本民族所有的原型或所具备的原型都对该个体产生同等的效应,但某些原型在人的发展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原型中,荣格研究的比较多的原型是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它们在人格结构中各起着不同的作用。

人格面具(persona)是人在潜意识里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够依照不同的情景、场所来调整自身的角色。换言之,它是指人能够根据外在要求灵活地表现出适当的态度和言行。其作用是使人与其所处的社会之间达成一种谅解,如果这种能力表现得迟缓不灵、呆滞不化,人就不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人格面具是公布于众的自我,它是由于人们必须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人与外部环境协调的部分,是心灵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等于人有不同的内在人格。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地表现自己,即过分关注人格面具,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则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就可能导致情绪上的忧伤或适应不良,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人在社会生活中,既要学会戴面具,也要学会何日寸把它摘下来。

4.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称异性的原型,即男女两性意象,前者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意象,后者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意象。这一原始意象的基本功能就是引导人们去选择一个浪漫伙伴并建立一定的关系。男女之所以相互吸引,荣格认为这两个人把他们的女性意象和男性意象投射到恋人身上,并且相互适应。阿妮玛使男性具有女子气,并提供男性与异*往的模式;同样阿妮姆斯使女性具有男子气,提供女性与异*往的模式。

5.阴影(shadow)也称同性原型,与人格面具相对立。它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与其他同性的关系。阴影原型所蕴容的人的基本动物性比任何其他的原型蕴容的数量都多,也是人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这部分是由集体潜意识中人类祖先遗传而来的,是人性中代表邪恶、攻击的象征,它常以妖魔、鬼怪或仇敌的形象投射出来,这种投射在潜意识水平运作,因此自己学不被察觉,如果某人对某事具有强烈的反应,常预示着这事触及到他的阴影。阴影有它消极的一面,比如贪婪、无限膨胀的欲望使我们不能对形势、处境做出清醒、冷静的判断,以致让我们做出愚蠢的举动来,最终自食苦果。

6.自性(self)是荣格集体潜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型,也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并且是整个心灵的核心。自性是能够包含所有其他原型的原型,其作用是赋予生活以意义,为人格确定方向,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荣格把这个统一体称作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它是人格的起源、开端,也是终极目的,可以说,与自我相对立的自性概念集中地体现了荣格对人类精神人格所持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超越性的观念。

人格动力论:荣格认为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相对闭合的动力系统,因此它内部具有一种业已存在的能量系统,但是离开任何其他的外部力量,人格能量自给自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断赋予新的能量,才能够保障人所要从事fl-9种种活动。这种能量是里比多,与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完全是性的潜力不同,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町以贯穿于个体心理的终生发展,表现于牛长和生殖,也表现于其他活动。

心理能的多少足由心理值(psychicvalue)ue)来表示的,这个值不能单一测定,可通过它—与其它卡目关的值卡目互对只强来0定。这个值伴随着人格从事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而变化,但始终保持一种永远不变的模式。

在人格结构活动中,伴随心理能的转移,从一种结构转移到另一种结构,从荣格提出的等值原则看,有些时候心理能的总量仿佛全部消逝而不是被转移了,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能是被从意识自我转移到了个体潜意识或集体潜意识那里。人的内部的种种能量的交换及平衡受熵增加原则的控制,从而产生相对平衡的状态,将各种各样的人格结构统一为一个整体。

人格发展论:荣格在心理治疗中发现,由于患者年龄不同,其心理病因和症状有很大差异。为此,荣格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生划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四个阶段,研究各年龄段心理发展成长的意义、心理发展成长过程的特征,从而研究如何激活心理的发展成长等问题。

个性化在人生命过程中的发展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是指在意识的指导下,使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是一种自发的、与生俱来的过程。在不需要任何外来刺激的条件下,个性化的过程即可发生,在荣格看来,只有个性化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他才有一个充分分化了的、平衡和统一的人格。人格为了健康的个性化也需要适当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如果缺乏这种经验和教育会使人格畸形。

心理产生的客观工具:神经系统心理并不是人脑特有的。例如:涡虫断头可以再生;蛙与蟾蜍切除大脑半球仍有条件反射;去除大脑的鸽子仍有本能的非条件反射,仍能走和飞。在大脑缺失的情况下,这些动物仍表现出心理现象.因此,大脑并不是心理存在的必要条件。

动物进化史表明:心理是动物进化到腔肠动物时产生的,此时的动物产生了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在生物进化链上,神经系统出现之前并无心理现象,心理是与神经系统同时产生的。而后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复杂,心理现象也亦步亦趋的丰富起来。作为心理的外观之一,其行为也日益复杂。不论处于何种阶段的动物,假如抽出或破坏其全部的神经系统,心理必将消失。并且若损坏某部分神经系统,其心理必然会出现若干不正常。

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具。

心理产生的机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从单一心理产生的起点来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起心理的,这个单个刺激是如何引起心理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存在极化现象,细胞膜内侧聚集负电荷,细胞膜外侧聚集正电荷,膜两侧相当于各存在一个极板,膜内侧相当于负极板,膜外侧相当于正极板,这样细胞膜上就相当于存在一个电场,在细胞膜未受到任何刺激时,膜两侧相对静止不动并存在静息电位,一旦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静息电位就会变成动作电位,膜两侧的带电粒子又重新组合,形成了膜内聚集正电荷而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当刺激消失后,细胞膜又进行了调整,又恢复到未受刺激地状态,此时膜内聚集负电荷膜外聚集正电荷,这样在膜两侧电场就发生两次方向性的改变,即电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此时形成了电磁场,这相当于电磁震荡。而这次变化的结果是刺激处的细胞膜又恢复原态,故刺激作用对细胞施加的能量全部传递出去。

这些能量是如何传递的呢?这个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了细胞膜上电位的变化,产生一个兴奋点,引起邻近未受到刺激的细胞膜电位也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兴奋点,具体过程是:兴奋点的电场与邻近未兴奋点的电场之间出现电势差,带电粒子就会移动,使邻近未兴奋部兴奋,电场发生方向的改变,该处的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产生一个膜内聚集正电荷膜外聚集负电荷的电场,与未兴奋时的电场方向相反,原来兴奋部的能量转移到未兴奋部,使未兴奋部兴奋起来,进行一次电磁震荡,产生了电磁场。同理,这个新的兴奋部又依次向下一个未兴奋部传播电磁场,其机理在于膜两侧带电粒子的流动,但是,若我们比较相距较远的已兴奋过的兴奋点的话,就发现这两点并未有粒子的交流,相同的只是两点都经历了一次电场的连续变化,并产生了电磁场,这是什么引起的呢?究其根源,这实际上是刺激引起的电磁场在膜上进行的传播。神经细胞的细胞膜把刺激“编码”成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沿神经纤维传播,从而引起人的感觉,产生了心理,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活动就是心理活动,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传导与加工所引起的现象就是心理现象(电磁场通过神经牵引肌肉细胞从而表现为体态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体态的变化来推测心理变化)。心理就是这个电磁场,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内的有序扩展与运动就是心理活动。

电磁场是人类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这是由人类感官的局限造成的,而且心理只有在刺激下才能产生,故而使人感到神秘摸测,心理难以为人所理解所把握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是,人的心理作为人对刺激反应的产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非常广泛的作用,由于人类对他的无知,对他的巨大作用又无法控制,但人类又必须对心理现象作出看似合理的解释,所以就把他神秘化,产生了种种假想。

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细胞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无法在细胞膜上实现远距离传播,更无法实现定向传播,膜在刺激下所产生的电磁场只是在小范围内近距离扩散,实现不了电磁场的规范有序传播,故而这种电磁场不是心理。只有在神经系统的定向传导与约束下,在膜上产生的电磁场才是心理。离开了神经系统,心理将不会产生和存在。

总之,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

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统一(感觉心理学的建立)

感觉是刺激物的某种特性进入神经系统的“通道”,它把刺激“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在神经系统“周游”,引起相应的体态变化(包括行为和语言)。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人类就缺乏鸽子所具有的磁觉。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过高过低的刺激都不能直接引起我们的感觉,人类就没有狗的嗅觉灵敏(一定存在一个我们所感觉不到的世界)。

知觉是把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的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在四维时空中,到想象阶段就形成对物质的形象化的认识。这在思维上就是形象化思维,抽象思维则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记忆是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扎下根来而表现为“长时记忆”,而扎不下根来的记忆,又根据其能回忆起来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时记忆和暂时记忆。

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二者关系如下:(1)意识与潜意识并无明显的界限,但有一个过渡时期和过渡空间。(2)在自然状态下,意识总是向潜意识过渡。(3)在外界的干预下,人也可以把潜意识转化为意识,例如通过心理访谈知道自己的丧父或丧母心结。(4)潜意识虽然难以唤起,但仍然发挥作用,不自觉的改变人的行为。(5)潜意识的库存远远大与意识的库存。表现在当前作用上就是潜意识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意识,意识只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冰山一角”。

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1)语言的解释:语言是通过声带和口舌等相关肌肉的高度组织化,发出有规则的声波,不同的声波被赋予不同含义,就构成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则是把不同含义的声波用符号记录下来,这个符号就是书面语言。(2)行为的解释:行为则是在心理支配下产生的各种动作,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含义并发挥一定的作用。体态除了语言和动作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最明显的是人的“心灵的窗户”----眼神。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能力是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的反映,行为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表明能力高,心理功能强,反之,则表明能力低和心理弱。

智力是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的反映,有较高思维成果产生就表明智力高。反之,则表明低。

气质是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的反映。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使气质优良,不同的心理状态表象为不同的气质。

需求是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的反映。动物总是趋向于保存和完善自我,现实一旦不能立即提供保存和完善自我的条件,心理就会产生要满足这个条件的要求,需求就这样产生了。需求的产生是生物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动机是指心理指引行为要达到的目标。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前提。

情绪是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产生的心理现象,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发生冲突乃至矛盾时,心理就会引起负性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随着强度大小,情绪的强度也相应增减,反之则引起正性情绪。

情感是情绪在某事物上的认知化凝结。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飞快跳过冲突过程而产生固定情绪。这也是可以通过在另一个更高层次调节认知而改变这些情绪或情感的。

学习是主动、系统而专门的记忆过程。

性格是指心理的稳定的倾向性。在待人接物时直观表现出来。

人格是指心理特征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倾向性。与性格相比,人格侧重于人的知识体系和由此决定的价值观,而性格则侧重于心理自身的特征。

心理学的种种过程与现象都是以感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感觉是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逻辑起点,都是从感觉发展出来的。如果把感觉比作“婴儿”,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成人”,感觉是心理的“胚芽”。因此心理的一切过程与现象都可以从感觉出发得到合理解释,因此心理学统一的基础在于感觉。感觉心理学的实质就是大统一的心理学。

心理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

(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复杂的原因(一)、心理的无法直接感知性。心理作为一种电磁场,人类有限的五种感官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只能意识到它的最大共性----客观实在性,而其他具体的性质则无法直接把握。

(二)、心理功能的强大及无所不在性。有人的地方必有心理发挥作用,必有心理发挥其难以名状的功能。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而心理决定这一切,由此可见,心理的功能是多么的强大!而且心理自身又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可是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是无法直接把握心理这种物质的,现实又要求必须对人的行为作出貌似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就把它“神化”,把“心理”冠名为“灵魂”或“心灵”,把它作为上帝的“杰作”或“旨意”,心理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灵魂”。这种把心理神化的观念使人坠入歧途,在思想是心理更是显得迷雾重重。

(三)、神经系统的强大自组织性。在心理依靠神经系统发挥其功能时,神经系统自身又可以不断的建构和完善,使心理功能更好的发挥并且更为强大,并使心理现象更加复杂。这实际上是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的一个缩影。常用的手使手的结构发育的更能从事经常的活动,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其手较为宽大且结茧;常跑步的人,其大腿往往发达。这些都是功能促进结构发育的例子,发育起来的结构又能使功能更好的发挥。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这种关系更加突出和明显。神经系统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神经系统发挥的程度和种类。神经系统发挥的作用越多,发挥作用的种类越多,其结构越完善,越利于其发挥作用(大脑越用越灵)。越高级的动物其神经系统越发达,功能对结构的促进作用越强大。就人而言,刚出生婴儿的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一半,另一半大脑发育如何主要依靠出生后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有利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环境能大大改善大脑的结构并增加其重量,印度“狼孩”的大脑,其重量大大低于常人,更无论其结构了。

脑科学也表明:经常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越发达;而很少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调节该活动的大脑部位往往萎缩,甚至在人的成长中消失!

记忆心理学表明:长时记忆就是改变了神经突出和轴突的方向、大小乃至连接。暂时和短时记忆只是把神经细胞改变的不明显。

心理本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但在发挥作用的同时,神经系统“变的”更有利于心理作用的发挥。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完善和促进的情况使心理现象更为复杂,一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让人困惑而难辨。

刺激也是一种作用,是一种力的作用,自然界一切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力的作用。不同强度和种类刺激能促使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使心理的功能强大起来。因此接触较多刺激的儿童就比较聪明。

(四)、五种感官的复杂的交互作用。五种感官何以造成如此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因为貌似复杂事物的本质原本是单纯而简单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复杂起来。这个规律存在许多事物的发展之中,能够进行复杂计算与变换图形的电脑,是建立在简单的二进制的基础上的;“万经之首”的易经,其产生只是阴爻与阳爻二者的交互作用;自然界千万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五种碱基对的不同的顺序连接与配对。视觉、痛觉,触觉、味觉与听觉完全可以使心理复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心理产生的历史根源:物质反映特性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在受到外部作用时都会作出反映。而且物质反映特性随着自然界物质的进化而进化,越是处在高级阶段的物质,其反映特性越发达越复杂,(也有越倒退越简单的高级阶段的物质)。高级阶段的物质的反映特性是从低级阶段物质的物质反映特性经过漫长的历史进化而产生的。在目前人类所把握的世界里,物质反映特性经历如下的阶段:非生物的物态反映(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低等生物(包括植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人类的想象(内含了记忆)和思维。由此可见: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所衍生出来的现象,是物质对外界刺激反映的高级形式,是物质高度组织化后的表现。心理的产生根源于物质反映特性的高度发展。心理现象是专门应对刺激而产生的物质反映现象。

反映特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才显现其存在,没有了刺激,反映特性就会潜伏起来,不会表现出来。心理也具有如此共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时,才会表现出心理现象,展示心理的存在。没有了刺激,心理就会消失。心理是在刺激的基础上产生、存在和发展。心理是物质对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组织化的物质。

最新小说: 这个傀儡太凶了 秦时:开局拜师李牧,剿灭匈奴 诸天万界之我的分身全是苟王 我穿成了反派富二代 天赐万象玉作杯之兵哥哥 我的技能有亿点随机 我靠演技成圣 苟在女帝宫我举世无敌 诸天:开局一拳打爆神王唐三 老祖宗又诈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