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77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张

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张(1 / 1)

要说洪衍武这招儿的效果还真不错。

把六个人聚齐后,他一打听情况,完全和他预计的一样。

这毛遂自荐的四男两女,朱震凡、李晓东、张绅、黄永、张淑萍和王来珍。

还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都是因为经济上有实际困难才来应差的。

大约也因为这个,他们比留在屋里那些人,性格上要软和得多。

大部分人言谈举止都有点拘束,透着那么点的自卑和不自信。

但这反而便于管理。

像从分工的事儿上就能看出来。

一开始,洪衍武本想要尊重他们各自的意愿。

却没想到一问之下,几乎人人都怕抛头露面和人打交道,表示想要留在厂里做糖葫芦。

这就只能硬性安排了。

而在洪衍武看来,姑娘家面嫩、心细、有耐心法,做糖葫芦正好。

脸皮厚、有力气、比较抗冻的小伙子,则更适合蹬着三轮去外面卖货。

于是他便做主,点名让身体较为强壮的李晓东、张绅、黄永跑外。

只把男的里年龄最小、看着最文弱的朱震凡,留下和俩姑娘搭帮学做糖葫芦。

却没想到专断还真比民主有效。

这几位其实只需要命令,而不需要理由。

别说有意见了,居然连问都没问一句,就老老实实的服从了。

而且跟着安排他们干活,也是照样的听话。

无论是让他们按单子和数量,分头去生产车间取料,还是教他们怎么去核串果儿。

他们全都一丝不苟的照做了。

态度都挺认真,没人矫情我是卖货的,我是制作的,这个该我干,那个不该我干的。

由此可见,这次确实选对人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现实生活已经教会了他们,人在生存现实前,必须得低头的道理。

当然,既然是没经验的生手,很多不适应也是在所难免的。

像李晓东性子毛糙,干活不够小心。

他在去核串果的时候,一不留神,竟把手划了道挺深的口子。

血流了不少,去医务室包扎了伤口,还疼的直吸溜呢。

至于下午真正分工上岗时,那两个女孩跟着陈力泉学制作也遇到了难题。

因为尽管女性心思够细,洪衍武又规定好了糖水的比例、份量,并且精确了大火的熬制时间。

这些都让她们避免了弯路,在熬糖上手很快。

可就是蘸糖葫芦的时候,还需要一定的胆量。

偏偏俩姑娘胆小,那糖一沸腾,她们俩就害怕。

这一害怕手就抖,手抖那糖蘸的就不均匀,甚至还会甩溅到手上。

最后没辙,只能让她们带着手套继续练。

眼瞅着这俩姑娘吱哇乱叫着,强壮着胆子地坚持着,也真是够为难的。

还有呢,就连跟着洪衍武去故宫门口,学习摆摊卖货的仨大小伙子,临上阵也照样不自在。

他们不是怕道远,也不是怕冷,关键是没卖过东西,谁都抹不开面子。

在装满糖葫芦的三轮车前,他们几个就跟做贼似的四处寻摸,生怕碰见熟人。

轮到谁试巴,别说开口吆喝了,顾客主动来问价都脸红,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尤其是怕碰见老外,人家英语一开牙,立马晕菜。

哆哆嗦嗦连个屁都放不出来,整个三块儿“杵窝子”的废物点心。

(注:杵窝子,京城土语。指怕见生人,见了生人就害羞,不善于和熟人以外的人打交道。也有窝里横的意思。)

最后没辙,还是洪衍武去边上旅游用品的简易商亭里,把“菜刀”带着的毛线帽子给要过来了,才算化解了这个难题。

敢情这是今天冬天刚刚盛行的套头帽儿,戴上就露出一双眼睛来,看不见脸儿。

这不就让人认不出来了吗?

就这样,这几个小子轮流带上这帽子练手。

这才都勉勉强强,好意思招呼人了。

不过也得说,这通穷折腾的罪也不是白受的,因为付出确有回报啊。

哪怕仨生瓜蛋子这么硬着头皮跟洪衍武学着,这么磕磕绊绊的卖着。

这一下午,不出三个小时,洪衍武和陈力泉昨天做出来的一车冰糖葫芦也全卖光了。

足足二百来串儿,是真受市场欢迎啊。

更牛的是,他们的东西还卖的贵呢。

一般老百姓卖的糖葫芦不是一毛五,就是一毛八的价儿,连两毛都到不了。

可他们不,那是真敢开牙。

七个果儿的“山里红”,他们竟敢卖三毛。

带馅儿的“蛤蟆吐蜜”卖四毛,有着各种果仁儿的“百宝山药”最贵,卖五毛。

这在当时绝对算是天价儿了。

要是问老百姓的感受,恐怕和赵丽蓉在小品《打工奇遇》里的话差不多。

黑啊,真黑啊!

可他就是这么火!简直供不应求!

为什么?

这里面的原因可就多了。

首先得说故宫是什么地儿?

那是京城标志性的旅游景点。

几乎全部的外国人只要来京城,恨不得都得往这儿跑一趟。

此外,还有从全国各地来京的旅客呢。

这些人瞻仰完了天安门,就得奔这儿来啊。

要知道,其实就属这两种人钱包丰厚,贪图新鲜。

而且当年信息闭塞、物流也不发达。

像糖葫芦这种属于北方特产的东西,南方人还都没见过。

那掏他们的兜里的钱还不容易吗?

偏偏无照商贩还没法在这儿做买卖。

国营单位呢,又不愿意动这脑子。

这也就让这儿成了洪衍武他们独享的商业宝地了。

到处都是大肥羊啊,消费层次不一样,又没有竞争。

所以坐地起价,当然得卖的贵点儿。

这种情况下,要非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不成傻子了吗?

其次呢,东西也是真好啊,也算货真价实。

并不像巩汉林卖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那么名不符实。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物资管控也就刚开了道口子,国家松开的手指头缝儿有限。

像昌平、怀柔、密云这些山楂、山里红的产地。

每年的新果儿、好果儿,仍旧优先供应国营食品厂。

冰糖更是国家硬性划拨,统购统销的物资。

所以像老百姓做糖葫芦的原料,只能靠卖给食品厂之后剩下的小果子,他们更找不着冰糖。

这在成本上就差着档次呢。

以当时的具体价格来算一算成本。

九毛钱一斤砂糖,九毛八一斤冰糖,优质山里红三毛七一斤。

真做出来的东西,洪衍武他们的“山里红”一串儿成本就差不多一毛四五。

老百姓却可以降低到八九分钱。

而这种成本的差距,不是凭空造成的,必然体现在了质量上。

老百姓缺乏好的原材料,又为了卖个便宜。

那做出来的还谈得上什么档次啊,什么讲究啊。

只要是糖葫芦的样儿,有人买就得啦。

洪衍武他们的玩意那可不一样。

那果儿大、饱满、鲜亮、糖薄、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味儿地道不地道都甭尝,就凭这卖相,光看着就那么诱人,已经够引人垂涎的了。

老话讲,货卖一张皮啊,这是万古不变的道理。

人不但以貌取人,也爱以貌取物,东西越好看越容易获得顾客好感。

而最后,基于这个道理,洪衍武还深层次的挖掘了一下细节,做了全方位的包装呢。

他总共有三招。

一,是统一着装。

洪衍武带人出来,这着装都是从行政科仓库,刚领来的食品操作车间工作服。

白上衣、白帽子全是新的。

这穿在身上,戴在头上,尽管外面的棉衣不是一个样。

可凭敞开的衣襟,露出里面的白色,和头上的帽子,就已经能表明身份了。

透着的架势,那就不是野路子。

二,这三轮车,改装的也够份儿。

镶嵌着玻璃的白色木框子被擦得是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而且成功保证了存放食品空间的密封性。

拿东西得从后面得开玻璃门,避免了风沙侵扰。

这还不算,上面还有字儿呢。

三轮车正面大玻璃上方,最上面是一个北极熊厂标,右边是“国营——冰糖葫芦”六个字。

下方则是陈力泉为糖葫芦翻译的英文,“sugar-coatedhasonastick”。

然后左右两侧呢,还按洪衍武的意思贴上了中文译音,“BingTangHuLu”。

这全都是用的白色美术字。

不但让国人看着觉得洋气,也让外国人一眼就能明白这卖的是什么。

至于担心白色是不是不够醒目,那真没必要。

因为白色字在复杂的环境里,其实挺突出的。

而且与白色的木框,白色的衣服,清澈的玻璃配合起来。

不但能增添洁净感,也更能把车里的红色糖葫芦衬托的更抢眼。

反过来,要真是跟大多数人一样用红色的字,不但俗,而且暗。

与车里的糖葫芦更会颜色混淆,反而不易分辨。

三,是车里的细节,同样做到了位。

可供出售的糖葫芦,全都放在白色搪瓷的大方盘里。

一共五个盘子,三盘子普通品种,两种花色各一盘。

卖主的右手边呢,洪衍武还特意安置了一个三十串糖葫芦的插板。

三个品种分插了三列,且每种上面,都悬挂了个价钱的牌子。

“0.30YUAN”、“0.40YUAN”、“0.50YUAN”。

不用问,这也是为了方便外国人做选择的。

最后就是插板儿的后面,还有取货用的托盘、夹子、水碗儿以及牛皮纸袋了。

这也是当年,国人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要知道,用手直接触碰食品是大忌讳。可我们的国人却往往容易遗忘这一点。

讲究点的,还知道要弄张草纸垫在手里去取商品,不讲究的就直取了。

而对糖葫芦这种东西,偏偏捏草纸容易又沾在上面。

所以洪衍武特别在这方面,做了硬性规定和流程。

要求取糖葫芦必须用夹子夹,然后放在街道工厂定做的这些简易的牛皮纸袋里。

然后夹子要过水,再放在托盘里。

这样,既让顾客看着放心,心里舒坦,也方便了顾客携带这种食品。

想想吧,这么着从里到外的规划了一番。

那让人看着什么感觉?

虽然还比不上什么国际连锁的标准,可在这时的共和国也已经够专业、够卫生、够鹤立鸡群的了。

所以别说外国人了,国人都爱往这边凑。

而后等买完了再一尝,更完!

在零下的室外气温中,冰糖葫芦裹着的糖浆几乎都冻成了冰棱的模样。

让人简直分辨不清咬下来的的究竟是冰抑或是糖。

恰恰在口舌感到一凉的时候,那冰糖包裹的新鲜山楂透人肺腑的酸味,又会给人一个强烈的刺激。

任何人便再无法拒绝,此物揭示的五味俱全的谜底……

就这样,那是挨个赞啊。

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咬过一口,脸上都会泛起和煦的笑容。

有一对南方夫妇,俩人本来买了一串都走了。

可没五分钟又回来了,说尝过之后太好吃了,又特意回来买了几串带走。

老外更夸张,一个懂点汉语的苏联老毛子,在这儿尝了一串,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竟然一气儿吃了七串儿,三个品种都尝遍了才算住口。

临走时还带了三串走呢,说要带给“日娜”(俄语,老婆)尝尝。

这样的好评,这样反应,自然也让卖的人面上有光啊。

于是逐渐的,洪衍武带来的几个小伙子就逐渐放开了。

他们也不发怵了,竟变得主动了,爱张罗了。

所以说,货好也能带给人荣誉感。

总之,开张第一天,洪衍武他们的冰糖葫芦——这种最原始也最传统的糖果。

就作为京城冬季里最鲜活的一份诗意,作为具有真正审美意义上的京城特色小吃。

一炮打响,征服了众多外地同胞和国际友人的心。

这跳动在寒风凛冽世界里的一串串火红,它不但满足了人们眼福。

让人宁可冻着手,也要充满陶醉感的,拿着来招摇过市。

甚至让人产生了看上一眼都是福气的念头,成了引发高回头率的利器。

但更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它带给人们的口福。

那一份绝妙到难以想象的嫩脆,冰糖包裹的新鲜果味,和透人肺腑的酸甜口感。

统统都叫尝过的人无法拒绝,无法忘记。

不用问,只要今天买了这些冰糖葫芦的人。

无论他们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的人。

今后在对京城回忆时,他们一定会记住这种深刻的体验,记住这种小吃里透出的浓浓京味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最新小说: 势不可挡 都市医仙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重生之心动 望眼欲穿 我自地狱来 天价萌妻 岂言不相思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