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家(1 / 1)

王匡是被小雉鸡们叫醒的。昨天晚上挑灯夜读,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洗脸刷牙,王匡到院子中练了几趟五禽戏,这才起身吃早饭。吃饭的时候他也心不在焉,心里还想着昨天看的《大学》文章。胡乱扒了几口饭菜填饱肚子,他就自觉地钻入书房,读书写字了。

王匡近日内心空虚、无所事事。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缓慢异常,娱乐活动也是寥寥无几,习惯了后世快节奏的生活,王匡总是觉得有些别扭,于是愈发要找些事情来做才能心安。

王匡有些喜欢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历经千年淬炼,除去内里的封建糟粕、愚忠愚孝等有毒思想,其实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所在,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王匡绝不会低估前人的智慧。

原来的小王匡虽然已经烟消云散,但是他的很多记忆都被完整保存下来,其中保存最为深刻的,恐怕就是这些书经。

小王匡7岁开蒙,进入私立乡学学习《三》、《百》、《千》表现聪慧过人,因此早早就被老师要求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经,五年的时光里他已经能够把这些书经背地得烂熟。

随后一两年,老师才开始教授他试帖诗、八股文,小王匡几乎学了近两年的八股文章,这才敢大着胆子要求老娘同意下场考试。

小王匡也没有真地奢望第一次童子试就能够过关,却是要见识一下考场气氛,没曾想他年小体弱,考场里硬捱了4天,就便宜了500年后的撞死鬼。

这被宝马撞死的冤家,此刻正捧着四书五经看得有滋有味,还把后世自身经历的林林总总拿来和书经所诉内容比较一番,检讨检讨自己的不足,总结总结改进的地方。也许,老王他受到了太多人生委屈,因此,很是重视书中那些做人的道理。

没有任何人会像他这样捧着四书五经对照人生得失,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方法啊,王匡着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才会读得津津有味。

当然了,其实说白话,王匡他这是闲的蛋痛,拿着四书五经当消遣。

读书读累了,王匡也会抽出原主人的试帖诗、八股文章临摹一番,毕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有人要求他写幅字画什么的,书法要是太难堪不是很丢面子么?就当休闲吧。

其实,王匡本人的毛笔字还是过得去的,小时候他还曾经参加过省里面中学生书法大赛勇夺大赛鼓励奖——毛巾一条,此刻融合了两个人的手艺,对书法这种特殊的画画方式又有了感情。

王匡窝在书房里,纯碎是带着“兴趣爱好”的念头消磨着漫漫时光,陶冶情操。

——————————————

“二弟,二弟,赶集去不去?”

突然间,有个大嗓门呼唤王匡。

窗外,大哥王昆已经准备好牛车,车上装了满满一大盆子凉皮儿,那是王李氏早上才刚刚做好的。

“今天去哪里赶集啊?”

王匡漫不经心地问道,他已经多次陪同王昆贩卖小食,很是走了一些集镇。

“今天去洈水镇,很近的。”王昆回答道。

一听说去的是洈水镇,王匡头脑中立刻闪现出无数画面,那些都是满满的回忆,他立刻对洈水镇来了兴趣。

这两个多月里面,东边到十里铺西边到汪家坞南边到宝山坝,王匡都去过好几次了。说来奇怪得很,洈水镇这个他最熟悉的集镇,王匡却总是无缘得见。每次到洈水镇赶集的时候,他总是莫名其妙错过了,很有一些不可思议。

王匡立刻答应了大哥的邀请,收拾好随身物品,就陪同着大哥前往“故地”一游。洈水镇不过七八里路远,两人很快就朝着洈水镇方向赶了过去。

洈水镇并不是很大,统共常住人口也就不过一两千人罢了,所以只能算做一个小小市集,勉勉强强可以称之为“镇”吧。

小镇之中尤其是以李氏族人为主,李氏的人口总数就要占去大概5、6百人,是镇上名副其实的“高门望族”。

除此之外,还有些商铺,手艺人家,帮闲,地痞流氓等人家户,不过大都是仰仗着李氏族人而苟延馋喘之辈罢了。

两人对洈水镇熟门熟路,沿着镇上唯一的大道行走。洈水镇主要的道路就只有一条宽阔的青石板,其他小巷,牛车根本就无法通行。

“哎!新鲜的凉皮儿呐,两文钱一碗啦。”

“清热解毒,消渴利尿呐,三文钱两碗。”

还没有走到小镇入口,大哥王昆就扯开了嗓子,远远地叫卖开了,他中气十足,嗓门又大,早就已经吸引了几个闲汉、婆子的目光。

最近几日,日头逐渐火辣,此时临近正午,正是快要吃饭的时候,就有那贪图便宜的老汉儿,又或者喜爱清凉的小媳妇儿,纷纷凑上前来围观。

“来碗凉皮儿,多下点佐料啊!”

“四文钱三碗,再让我一文钱,我买你三碗。”

王家的凉皮儿分量又足,颜色又好看,还加了一些带着鳝鱼丝的酸菜,因此不时就有人上前买上两碗,蹲在墙角吃了起来。

也有那起哄的,要拿一些言语调笑两个小伙子。

“爱买不买,不买拉倒!”

王匡毫不客气,劈手就抢下那人手中的木碗木筷,扔到清水中不做那人的生意。

“大叔,您四处瞧一瞧,还有没有比我们王家凉皮儿更便宜的小食啦?”

王匡自信十足地指着牛车上招牌,回击对方无赖。这些凉皮儿不过是花费些柴火就做出了,成本几近于零,因此卖得十分便宜。

此时,一斤白米也要卖七、八文钱,所以王家的凉皮儿定价十分厚道,王匡断断不能够忍受别人无理调戏。

“说笑的,小哥儿莫要当真,莫要当真,给我来两碗就行啦。”

那人腆着脸皮赔笑,抢了两碗端到一边去吃。铜仔儿叮叮当当就落入了王昆的钱罐子里,真是生意兴隆啊。

就这样,两个人走十步路反倒要停五步,慢吞吞地沿着石板路一侧前行。

王匡只是给大哥打个下手,洗洗碗筷而已,因此,闲暇时间能够好生打量一下小镇的建筑。

小镇还是贫富分明的,石板路南侧多是外姓人家,房屋有泥胚草房,也有木质瓦房,纷乱而拥挤;北侧则多为李氏族人的居所,建筑明显好了很多。

李氏族人的房屋大多都是木制的,有些还是二层楼阁,除此之外,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几停大院落紧紧挨在一起,却是青砖砌成的院子,想来那应该就是李氏族人中最富裕几户吧。

又走了几步路,好容易王匡才到李家老宅院的面前,果然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气势和前面大不相同。

王匡立足老宅门口仔细看,这是一副官宦人家排场。

门口立着几颗老槐树,树下赫然有一对石狮虎踞在前面,石狮两侧是好像签押房一般的房子,懒懒散散站几个门房,守护着那道高大的红漆木门,那道木门现在却是紧闭着的,只在旁边留有一道小门供行人出入。

王匡咂了咂舌头心中暗想,这大门就建成如此模样,也不知道是否存在违背制度的问题,弄得好像是衙门口一般其实殊为不智。

他又垫起脚尖朝大门内部望去,果然里面隐约有亭台楼阁,绿意葱葱,是另一番景色。

王匡哑然失笑,他见过许多匪夷所思的建筑物,此时却对这宅院暗暗赞叹一声:土豪啊有模样,算你家有水平呐!

李氏老宅门口人流量稀少,王匡脚步倒是流畅了许多,偶然回头,他却惊讶的发现凉皮儿已经卖了大半,剩余的不多了,不由骇然。

原来,“王氏小食”的招牌已经打响啦,旋踵的功夫就卖出去四五十份,几乎都快要卖完了。

“大哥,留点凉皮儿别卖啊,等到乡学的门口再卖吧。”

王匡急忙提醒大哥,他还打算着要见见曾经相熟的同学,又或者会偶然间遇到学校老师,那个时候也要好生结交一番。

“二弟,早些买完不好么,到那里卖凉皮儿很累人啊。”

大哥神情异常,脸色晦暗不明,他分明是不愿意多走几步路,只是打算着早卖早回。

“大哥,我想要看看以前读书的地方,可能还要见见以前的同学老师。”

王匡没有注意大哥的情绪,浑不在意地催促着牛车前进,须臾之间,他们就来到王匡以前学习的地方,王匡不由得望着那祠堂呆呆出神。

洈水镇乡学就设在李氏族人祠堂内部,站在祠堂的门口,王匡头脑中如同洪水一般涌现出一幅幅画面。

他的眼睛好像穿透了墙壁,看到昔日读书写字的教室,看到中午休息的饭堂,还看到了曾经教过他的那几位老师。

“二弟,二弟!”

大哥的呼唤让王匡清醒过来,此刻正好祠堂里面传来喧哗声,分明正是学生中午放学,朝着外面走动呢。

——————————————

“哎!新鲜的凉皮儿呐,两文钱一碗啦。”

“清热解毒,消渴利尿呐,三文钱两碗。”

放学的同学三三两两,果然有人来到牛车旁边,买上一碗凉皮儿消消热,尝尝鲜。

就这时候,祠堂里面来了一拨小同学径直冲着牛车就走过来了。

“哎,卖凉皮儿的,给小爷我来给十碗尝尝!”

领头的是一个大约十岁的小胖子,长得肥嘟嘟的,脸皮白净,服饰豪华,一副浑不吝的样子。

“大家放开喉咙吃,今天小爷我请客!”

小胖子招呼着狐朋好友,站在牛车前面。

最新小说: 红警之崛起南洋 皇家娱乐指南 超能暴乱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解构诡异全文 温柔坠落 大唐无双皇子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