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小说 > 历史军事 > 平凡的明穿生活传 > 第三十四章 考场

第三十四章 考场(1 / 1)

中都凤阳府如今地位不尴不尬——皇家自然是希望将它建设好的,毕竟此地乃是大明王朝皇陵主地所在啊。

但是,这凤阳府所属之地面又时常遭遇旱涝灾害,地广人稀人烟稀少,所以建国以来始终也未发展很好,因此也就自然影响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凤阳府府城所在地还有着那“中都”的名头,所以今次的府试还是颇为壮观的。

仅仅是凤阳县最近几个小县城推荐来的考生们,人数大概就不在千人之下。此刻,考生熙熙攘攘拥挤在凤阳学府山门之前,正准备下场呢。

王匡和王老爹已经来到凤阳县两个月,这两个多月时间里王匡固然是和几个同年走得较近,彼此切磋学业嘛。

那王老爹则是趁此机会去各店、各药铺推荐他家那些产出了。经过长时间准备,王匡对那考试总算心中有了一些底子。

王匡心中最有底的莫过于他对于八股文章的“掌握”,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真正掌握,只不过凤阳府书局比较多,多有一些时文刊发,各种作文秘籍那是满天飞。比如什么近几年院试、乡试文章,什么八股文破题、承题解密等等。

王匡这些日子只管选些精彩的,日日作那剪切粘贴之事,倒也写了许多文章预备着,估摸着可能用得着。

考场外人声鼎沸,王匡正打算将王老爹哄回客栈休息呢。他上辈子参加过考试不要太多了,原本就不耐烦家长相送。

要不是这个时代他才14岁刚过不久,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与那王老爹同吃同住,去租什么“有间客栈”房屋住下,太不自由啦!

“阿爹,您且回去吧,我定会考得好名次!”

王匡接过背橱打算将王老爹劝回去。他这背橱里今次却准备好所有用具,一样也不拉的。

不消说那笔墨纸砚,考试期间的面饼小吃,就连那蜡烛、板凳、小碳炉子全都准备齐全,却是再也不会在那考场中活受罪的。

就这时候,王匡耳边传来一阵喧哗:“闪开闪开!给爷让让……”

“哎哟!二郎真巧,怎么碰到你了?”

王匡顾不得王老爹,抬头看时却见一位富家子,他一张油浸浸肥脸正惊喜朝着王匡张望呢,旁边几位仆从则打着灯笼把外人挤到一边去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些日子同住在“有间客栈”的临淮同学——马二进呢!

原来,这府试也要有人保结的,也就是要有几个同乡互相担保,还要找一个当地秀才作证,才能够报名取得考试之资格。

王匡保结之人当然是孙教谕帮他找好的,却是那临淮县城中的同科考生和一个无名的廪生。这马二进马大胖子就是和他一起通过今年临淮县县试之同学呢。

“呵呵,二哥巧了,今日我们又排在一处了!”

王匡连忙致意,他也不去管那马大胖子强行插队,却是挤在了自己队伍的前面。

那马大胖子是临淮县城内有名的财主之子,家中开着米面生意好不兴隆,却是垄断临淮县城粮食供应的富翁之子。马家船队常年在淮河、运河出入,所以能够调动各处米粮,占领市场。

那马大胖子身穿宝蓝缎直裰,脚下一双千层粉鞋,肥脸上却满脸油水,含涔涔的。即便此时天空还飘着丝丝细雨,他大清早却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他挤开排队考生朝着王匡打着招呼。

“哈!二郎,我俩就是有缘啊!说不定等会儿发号时还会挨在一起,二郎可要照顾哥哥一下哦!”

马二进颤动着浑身肥肉就把前面老儒生挤出去,涎着脸朝王匡笑着。

这货二十岁出头,平日却是喜欢和王匡谈诗论文的,他八股文做得还不错呢。马二进还要和王匡多说几句,却听随身小厮提醒。

“二爷,二爷,您的篮子!”

马二进这才注意到自己忘了带上考试背橱,连忙从小厮手中接过背橱背上。

王匡在一旁差点没有笑出声来。这货就是有这么一个天大的缺点啊——总是丢三落四忘东西!

原来,这马二进其实别的都还好啦,就是忘性比较大,始终无法纠正过来呢。

“二爷,二爷,还有吃食也拿好了。……老夫人让我反复提醒您,千万不要忘了交卷子!……”

“噗!”

王匡一泡口水差点没有喷出来。原来这货二月间县考时,就把试卷遗忘一张在考棚之内,要不是那临淮县差役还比较尽职,这货铁定不能够通过临淮县考的。

这马二进的小厮却是不能够跟着他进考场,因此在考场外面喋喋不休嘱咐着马二进,倒是像个老妈子一般嘴碎呢。

“知道啦!知道啦……”

马二进不耐烦,正要阻止小厮继续唠叨呢,就听得远处三声炮响,然后铜锣声阵阵,还有衙役们喊叫“吉时已到”的声音呢。

原来,本府唐知府等一行官员已经驾到考场之中,就要打开学府大门,放一众考生入场考试。就见那凤阳府学慢慢开了四处角门,从中忽忽走出四队人马来。

“哄……”

上千考生发一声喊,齐齐朝着角门处行走。早有那衙役官差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却是要一个一个将考生放入的。

这府试当然会比县试严格许多,知府老爷安排了衙役,还又从锦衣卫衙门调拨精兵强将,却是首先要收身,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的。

王匡随着人群前进,很快就看见了这个时代防作弊的手段。就见每一名考生都会被拦下来,衙役官兵会将背橱考篮什么的全部打开,检查里面有无夹带。

王匡看那衙役们,就连那面饼蜡烛也会被掰开两半,考生们的衣物发髻也要仔细打量,就差没把人脱得全身赤条条好生看看,这检查好不严格啊。

很快就轮到了大胖子马二进和王匡,两人终于经受住衙役官兵如狼似虎的盘捡,这才急急忙忙穿好衣物收拾行装,走进了考场之中。

王匡也有是些狼狈的,那马大胖子还满头大汗呢,检查好了身份两人这才被放行进入。这两人果然有缘,被差役官兵安排座次居然真的相差不远呢。

“呼……”

深呼一口气,王匡和马大胖子朝考场深处走去。

这时节,很多考生还没有完全进场呢,考官大人们也多在忙着拜祭孔圣人、各处鬼神,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呢。

王匡倒是有些闲暇时间,好生看看这以前的中都国子监,如今的凤阳学府了!这不看还好,仔细一看,王匡也不由得不赞叹一声!

“好一处考场啊!”

凤阳府考场自然比那临淮县临时考棚要好了无数倍的。它有着一排排整齐的考舍,俱都是青砖大瓦的房间,人为隔成了一个个小房间供考生使用。

那考舍后面,似乎还有着许多学生宿舍、饭堂,厕所之类的建筑,周围还种植了许多高大乔木,绿荫环绕、环境优美呢。

“唔!总算是不用再受那曝晒雨水之苦,不错不错!”

顶着蒙蒙细雨,王匡暗暗赞叹。不知不觉,他们两人就随着人流朝自己考号走去。

王匡却是有所不知,这凤阳学府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用来考一考附近几个县考生的,接下来它还会接待全府五州十三县的所有童生们,再次进行下一场的院试呢。

凤阳学府原本是在国子监地盘上建设起来的,它设施完备,自然不是小小临淮县临时考棚之类贡院可以比拟的。

王匡考号在地字七号房,他一排排数过去,却是在比较靠后几排房舍里找到了。

转过头,随行的马二胖子也找到他那两块号牌,正好就和王匡的考号面对面呢,中间仅仅隔了五六米碎石小道。两个人连忙收拾行囊,各自进入那考号不提。

不多时,就听得前方锣鼓声响起来,三声炮号,主考官已经就位大声喊着什么,似乎考试已经开始,衙役当差的正要发题呢。

王匡已经放好了板凳,考桌上笔墨纸砚也都齐齐准备了,就见得有那差役开始发放试卷,似乎还有十数位识字之人,站在考场前方高声诵读这次的考试题目,原来考生都到齐了,府试果然旋即开始。

“嘶!又是这么多张试卷啊!”

看着发下来的一叠试卷,王匡感叹一声,这才拿过试卷低头观看。

这府试照例要考三场四五天的,第一场正式最为重要,后面却是不会再有什么“初复”、“再复”的补考机会了。所以大家都少不得要看得仔细一点,这才好仔细答题。

考试试卷有七八张之多,照例,同样有三篇考察贴经的,也就是四书五经中段落背诵,这倒难不倒王匡。

除此之外还有考杂文的,也就是诗词歌赋两篇,这倒是很有些挠头,王匡心中有些打鼓,管他呢,胡乱写几首歌词吧。

最为重要的是有两篇八股文章,考的是那政见时务议论文,那就是所谓的两篇策论了。这两篇八股文无疑是重中之重,需要王匡用心对待的。

王匡拿起那两篇题目定睛看去,那八股文章题目分别是一道大题“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以及小题一篇“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前面一篇大题,“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原本出自孔夫子《卫灵公》,说的是:“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就只有献出自己生命来成就仁德。”。

后面一篇小题却是出自《孟子》中一句话,那是孟子在回答别人:“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的提问时,对于孔子当时的这种行为进行解释之话语。

两篇八股文既是以此两句话为题目,要求这些考生们严格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八个步骤,写两篇500-700字的议论文章,结合现实对题目做一番感叹。

王匡看完不忧反喜啊,他顿时长长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这两道题目都有一些准备的。”

原来,这第一道题目是前些年的一道会试题目改动而来,后一道题虽不常见,但王匡心中也有一篇与之类似的文章储备。所以王匡才不由拍拍胸口,暗自庆幸——八股文真要命呐!

看完题目,王匡心头大定。他这才开始填写姓名、籍贯、相貌、年龄,然后又备下草稿准备答题了。

那几篇贴经、杂文不重要先不要管它们了。王匡慢慢研磨好墨汁,他心头再三琢磨着,就在那草稿纸张上面先细细写将起来了……

最新小说: 大唐无双皇子 温柔坠落 皇家娱乐指南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 红警之崛起南洋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